全球製造業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 (GHG) 排放源之一,造成 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三分之二。但令人欣慰的是,製造技術的最新進步以及對更可持續、更生態高效的工藝的不斷投入,幫助該行業全面減少了範圍 1、2 和 3 的排放,並開始解決範圍 4 的排放。
什麼是範圍 1、2、3 和 4 排放?

- 範圍 1:涵蓋公司擁有和控制的來源的直接溫室氣體排放。常見的活動包括燃料燃燒;物理或化學處理;材料、產品、廢棄物和員工的運輸;和無組織排放。
- 範圍 2:涵蓋用於範圍 1 活動的購買電力所產生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 範圍 3:涵蓋公司更廣泛價值鏈中的上游或下游活動所造成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例如原材料提取(上游)或廢棄物處理(下游)。一家公司的範圍 1 和 2 排放是另一家公司的範圍 3。
- 範圍 4:涵蓋因使用公司產品而避免的排放。與範圍 1-3 不同,公司在範圍 4 排放上的得分越高越好。引入範圍 4 是為了更全面地計算產品對氣候的正面影響。它相對較新,尚未得到溫室氣體會計系統的正式認可。
工業4.0:幫助全球製造業減少碳足跡
技術的進步,包括數位和分析工具的進步,帶來了更生態高效的製造流程並減少了排放。
製造業也利用物聯網 (IoT)、機器學習、人工智慧 (AI) 和自動化等工業 4.0 技術來追蹤、監控和改善資源使用,以減少碳足跡。
提出的幾個案例研究 世界經濟論壇 說明這一點。
愛立信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路易斯維爾的智慧工廠展示了製造商如何整合綠色能源和數據解決方案, “減少、重複使用、回收”,同時減少範圍 1 和範圍 2 的排放,並提高生產力。
現場太陽能板和雨水冷卻水箱減少了購買電力的需求(範圍 2),而 4G/5G 感測器網路監控和分析能源消耗,根據需要自動打開或關閉設備(範圍 1)。
隨著投資者、利害關係人和消費者越來越關注永續性相關指標,製造商也開始更加關注其合作夥伴、供應商和分銷商的範圍 3 排放。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位於泰國巴真府的西部數據公司結合物聯網感測器和機器學習技術來追蹤即時物流數據並開發出貨運和物流優化器。它們有效地消除了不必要的運輸,提高了路線效率,並減少了與運輸相關的範圍 3 排放。
製造業永續性的多面性
雖然追蹤端到端價值鏈的排放非常複雜,需要考慮多層原材料和子組件,並且範圍 4 的排放甚至超出了製造商的控制和獲取範圍,但解決範圍 3 的排放仍然是減少全球行業碳足跡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製造業供應鏈排放 超過 11 倍 比營運排放量。
因此,更成功地減少範圍 1、2 和 3 排放以及解決範圍 4 排放的關鍵是資料共享和透明度。
需要全球合作來分享與排放相關的信息,以便製造商可以更好地測量和監控其整個鏈條的碳足跡,並找到最有效的減少碳足跡的方法。
詳細了解我們為幫助全球製造商轉型以實現更佳成果所做的工作 這裡。